职业敏感性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浦东机场一名海关值机人员,北大公共卫生学院毕业,某日在入境事务处理过程中,听到一名入境人员一声“谢谢”中含极易被忽略的鼻音,当即开展流调、重点排查,后证实该人员为阳性病例。
如果不是该海关人员具有专业医学背景,如果不是她具有职业敏感性,该病例将会潜伏、扩散更长时间才能被发现。
各行各业都有职业敏感性。百度百科对职业敏感的定义:
职业敏感是来源于职场的一种新型词汇,反映的是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专业人员不论是在工作场合,还是平时生活中,具备在觉察这项工作方面或周边的一种获得性意识和思维,可以说是来自任何不同的环境的对该工作的直接灵感。这种敏感是工作人员在长期所处的环境下具备的一种专业素养的显现。
所以,职业敏感性就类似于有经验的老医生一样,看到病人的病史和体格、表现、征兆,就能很快得出初步的诊断。
而之所以能具有职业敏感性,无非是如下几点:
专业素养。相关知识烂熟于心,就比如我们自己看体检报告,搞不懂指标异常的意义,不是说没有工具、没有数据,而在于我们对身体机能、疾病特征不熟悉。 见多识广。长期工作环境、案例的反复训练,是在业务熟练的过程中形成的自觉行为。跨学科知识交融和迁移学习,不被过去和已知束缚。 数据敏感。看到数据和资料,在发现问题前对似乎正常的信息存疑的态度。本质上是在信息过载时代,对信息中信号与噪声的筛选能力。 突破外部干扰。专业、刻意练习基础上的形成的一种获得性意识和思维,突破个人判断、他人的经验,依赖于更通用的框架做决策。
审计是一个普通的职业,审计敏感性也是职业敏感性的子集。
贠东福认为:
审计职业敏感度是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审计人员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习惯,职业敏感度越强的人越善于从珠丝马迹中发现被审计对象比较隐蔽的问题。审计人员要保持合理的职业怀疑态度,善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透过现象看本质。对被审计单位或当事人的解释要从多个角度来印证,不断拓展思路,严谨细致、精心筛选,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和疑点,从而发现案件线索。
如何培养审计敏感性
心中有全局
审计人员在对审计客体进行分析时,需要避免一头扎进数据和资料的海洋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眼前的大树郁郁葱葱,对森林而言,也可能孕育着生态危机。
系统论也认为,很多问题的存在,是因为它处在一个更大的系统里,如果看不到系统存在的隐患,单纯解决一个局部,最终总是会被系统拉回来。
内部审计人员在分析一项业务、评估一个风险,描述一个问题时,必须要有“鹰眼思维”:既看到远处的群山,又看到草丛中的兔子。
要具有“大树模式”的思考,通过观察嫩芽和新枝,并不断把目光拉回母体,帮助我们去体察母体的生命力和(问题)的源头。
思维有框架
职业敏感性表现为一种获得性意识和思维,是在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时的决策方向选择能力和路径。
人做决策,无非四层:
自己的阅历 他人的经验 模型框架 第一性原理
审计人员需要积累和熟练运用一些常见的模型框架。这些思维框架,不是简单的检查套路,而是一些可以复刻的思维路径。
思维有了路径,在信息穿行过程中就有了方向,而不是随机游走,防止在已有的经验思维中漏了重要信息点。
比如,看到一件复杂的事件如何去拆解?可以用5W1H去抓住关键点,用结构化思维去拆解到可以落地的点。
再如,拿到一堆新的数据,可以用探索性分析的套路看到数据的全貌,用FS-LDM模型指引着数据使用者一步步让数据的骨架、血肉清晰起来,用可视化工具让“一图胜千言”。
手中有积累
尼采说:
我们的眼睛就是我们的监狱,而目光所及,就是监狱的围墙。
问题一早就在,你见或不见,它都在那里,不偏不倚。但从未见过,自然想不到。
从职业敏感性的定义可以看到,专业素养和见多识广非常重要。
专业素养主要是指业务基础和业务感,而业务感始终是审计之本,是审计思路的源泉,脱离业务现状谈审计敏感性无疑是缘木求鱼。
审计新人,面对的业务千头万绪,如何培养审计敏感性?
那就需要从基础规则着手比如会计核算规则、从主干业务着手、从标准化业务着手,做好全面的业务流程梳理是熟悉业务、做好数字化审计、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基础。
用结构化思维从制度流程层面、业务环节层面、业务操作层面三个层面对业务流程流程进行梳理,夯实业务知识点,打通从业务到数据的通道。
见多识广主要是要通过案例学习、项目复盘,掌握尽可能多的场景。什么是场景?从字面理解,“场”是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景”是情景和互动。
张逸在《解构领域驱动设计》中认为:
场景就是角色之间为了实现共同的业务目标进行互动的时空背景,通过角色在特定时间、空间内执行的活动来推动情景的发展,形成角色与目标系统之间的体验与互动。
把握场景所处的时空,了解场景中的互动,复刻、看见、参悟、积累,方能厚积薄发。
胸中有敬畏
审计敏感性很重要,但它也是把双刃剑,很容易产生认知偏差,甚至有可能会误伤。
审计人员总是会面对未知的领域, 过去积累的经验值和判断素养不可能覆盖未来和未知。而逻辑是则面对未知领域时,协助作出有效正确判断的强大支撑。
这种时候,不能走“思维捷径”,让“观点抢跑了事实”,而是要控制自己的大脑,启动系统2,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克服认知偏差,防止简单归因。
转自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文章来源于数据化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