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计视角看容错纠错

发布时间:2021-12-14浏览次数:1979

为调动干部改革创新、勇于干事的积极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和完善了鼓励干部干事创业创新、容错纠错免责的实施办法。2018年8月,武汉市出台了《关于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实施办法》。2020年8月湖北省审计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审计容错纠错工作的实施意见》。审计作为监督主体,如何有效地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正确看待改革发展中的问题,推动健全完善有效的容错免责机制,发挥审计服务宏观管理和创新发展的积极作用值得探讨和研究。


面对改革发展中的问题,是否可以宽容对待,是否可以容错免责,总的来讲,主要把握好四项原则:


一是坚持秉公办事,不存在个人牟利行为。从纪法上查行为,有没有为个人、他人或单位谋取私利的行为,是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界定是否可以容错的底线标准。对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违反党纪党规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问题和线索,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容错。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从主观上查动机,看是否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落实“六稳”“六保”,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推动供给侧改革、脱贫攻坚、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战略实施中,在推进重大项目、民生权益保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工作失误和偏差,不能简单地用常规工作程序和工作规定评判对错。


三是坚持民主决策,遵循集体研究决策程序。从决策上查程序,看是否经过集体研究或因不可预见原因造成程序执行不到位。是否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进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是界定是否可以容错的重要标准。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和决策程序。


四是坚持履职尽责,没有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和后果。统筹做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从总体上查结果,看是否造成严重后果、是否积极采取补救措施、有效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对于重特大安全、严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责任事故,损害公共利益或者群众切身利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和重大损失的情形,坚决严肃问责。


审计干部在审计中如何更好地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就是要善于把握和熟练运用试错容错机制,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改革发展中的失误与错误,用辩证的、客观的思路来分析处理问题,因地制宜、因时而异,仔细甄别、深入求证,坚持原则、宽容有度,真正把干事创业创新行动与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主观过错与客观局限区分开来,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撑腰鼓劲。


具体到单个事项或项目,就是在把握好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在项目审查中做到“四看”:


一是在急难险重中看担当。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在经济社会转型期矛盾多、问题多、困难多,面临经济风险的挑战,面临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要看担当,看为谁做、做什么、怎么做,在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上,担当是责任,容错要看担当。


二是在改革创新中看闯拼。在政府放管服改革、新旧动能转换期,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深水区,在“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为官不为、怕而不为”等消极现象面前,要树立尊重改革首创精神的价值理念,给那些敢作敢为、打破常规的干部,尽最大可能扫清体制障碍,充分调动干部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审计干部要彻底摒弃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式,科学看待新生事物,勇于面对改革创新,保持与时代精神合拍、与改革发展同步,为勇于闯拼者容错。


三是在推动发展中看事实。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也是新时代审计人的执审标准。在改革发展中,审计干部要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历史的成因,历史地、客观地、动态地看待发展中的问题。在事实面前,要敢于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拓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用事实说话,客观分析解决问题。


四是在重点项目中看履责。重点项目、重大任务、重大改革创新项目往往是培养锻炼干部的“培训场”“练兵场”。如何评价干部在重大项目中的履职尽责情况,不仅要有科学的评价机制,对重大项目进行全过程评估,而且还要有相应的评价标准、运行流程和监督制约机制,在减少重复“试错”概率的同时,审计干部要敢于为履职尽责的干部容错。(作者单位:武汉市审计局)


来源:武汉市审计局